这种“累”别硬扛!医生提醒持续乏力或是身体在预警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10-31 18:09   

深秋时节,不少人容易把持续乏力归为秋乏。医生提醒,秋乏可短期缓解,持续超两周的乏力并非单纯“累了”,可能是身体的健康预警,盲目硬扛会延误疾病诊治。

“正常的疲劳多与短期体力、脑力消耗相关,休息、补充营养后1至3天可缓解。但是持续乏力则成因复杂,常见的可能是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功能障碍,常出现乏力、口渴、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代谢减慢,会乏力、怕冷、精神萎靡;贫血患者血液携氧不足,表现为长期乏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崔丽萍说。

不良生活方式也会诱发持续乏力。崔丽萍说,长期睡眠不足,即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且质量差,会导致身体机能难以修复、神经递质失衡;饮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会影响肌肉合成与能量代谢;久坐不动者肌肉力量下降、心肺功能减弱,易陷入“越不动越累”的恶性循环。

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崔丽萍说,长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乏力、失眠等症状,这类乏力常伴随情绪低落,却易被当作“压力大”硬扛。

缓解持续乏力,应先调整生活习惯。医生建议,保证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多吃优质蛋白、新鲜蔬果和全谷物,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改善代谢和肌肉功能。

医生提醒,健康管理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面对不明原因的持续乏力,别抱“硬扛就好”的侥幸心态,若自我干预后乏力未缓解,还伴有体重骤变、发热、胸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查潜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邹欣媛)

华夏大医国学网免责声明

  1. 1、本网发布的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本网及资料提供者所有。所有媒体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时需明显标注来源于中华国医传媒网华夏大医国学网
  2. 2、本网转载的文章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文章内容如涉及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 3、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不能据此自行确诊和进行医疗。
  4. 4、本网转载的文章,在原平台未声明禁止转载的情况下进行转载。只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亦不构成任何建议。图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 office@dygxw.org.cn 联系删除。
—— 最终解释权归 国是大医智库 所有 ——
(责任编辑:华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