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医世界里,常有初学者感叹其博大精深,却又困惑于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的术语。诚然,中医之美,在于其表述的微妙与深邃,诸如“土”与“气”等概念,在不同的脉象与病理语境下,其含义犹如万花筒般变幻莫测,时而广义涵盖天地万物之理,时而狭义精雕细琢于人体脏腑之机。这份一词多义的玄妙,往往让探索者步入迷雾,却也正是中医魅力之所在,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你是否也曾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对“土”之滋养、“气”之运行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在中医的智慧殿堂里,我们不仅要学会辨识文字的表面,更要学会“去名相,执大象”,穿透表象,直抵医理的精髓与本质。这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让我们在古人的智慧引领下,逐步揭开生命奥秘的面纱。
接下来,本文将为您精心梳理84个中医基础知识精髓,它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您学习中医的道路,让您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渐渐明晰那些曾经模糊的概念,体验那份“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对生命哲学的深刻领悟。
1、“髓海”指:脑
2、“血府”指:脉
3、“阳脉之海”是:督脉
4、“阴脉之海”是:任脉
5、“十二经脉之海”是:冲脉
6、约束纵行诸经的是:带脉
7、气滞可见:闷胀疼痛
8、既病防变属于:治未病
9、足三阳经的走向是:从头走足
10、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走头
11、三焦所通行之气是指:元气
12、推动生长发育的气是:元气
13、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清气
14、脉内的气是指:营气
15、生化血液的气是:营气
16、脉外之气是指:卫气
17、肺所宣发的气是:卫气
18、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19、贯心脉的气是:宗气
20、推动心脏搏动的气是:宗气
21、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宗气
22、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是:推动作用
23、与血液运行有关的是:推动作用
24、精血转化依靠气的:推动作用
25、津液运行依靠气的:推动作用
26、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
27、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28、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
29、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
30、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31、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
32、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33、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34、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35、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36、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37、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38、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39、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40、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相表里
4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与小肠相表里
42、脾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与胃相表里
4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与大肠相表里
44、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液为唾,在志为恐,与膀胱相表
45、“罢极之本”指:肝
46、“将军之官”指:肝
47、“生之本”指:心
48、“君主之官”指:心
49、“后天之本”指:脾
50、“生气之源”指:脾
51、“生痰之源”指:脾
52、气血生化之源是:脾
53、“主气之枢”指:肺
54、“气之主”指:肺
55、“贮痰之器”指:肺
56、“气之根”指:肾
57、“先天之本”指:肾
58、主疏泄的是:肝
59、主藏血的是:肝
60、调畅情志的是:肝
61、藏神的是:心
62、主行血的是:心
63、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心
64、主统血的是:脾
65、主升清的是:脾
66、主生血的是:脾
67、司呼吸的是:肺
68、朝百脉的是:肺
69、主治节的是:肺
70、主闭藏的是:肾
71、主纳气的是:肾
72、称为刚脏的是:肝
73、称为娇脏的是:肺
74、有“精血同源”关系的是:肝肾
75、有“水火既济”关系的是:心肾
76、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肝肺
77、“水谷之海”指:胃
78、“州都之官”指:膀胱
79、“中正之官”指:胆
80、“受盛之官”指:小肠
81、“主津”的是:大肠
82、“主液”的是:小肠
83、主受纳的是:胃
84、主化物的是:小肠
人秉一气而生,气秉周流之态。 学中医就一个字“气”,学中医就一个方法“象”。人本为一气,病也是一气,诊断是一气,治病还是一气。
原标题:84个中医基础知识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