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缕中药香看“强基工程”的民生实践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张春蕾    发布时间:2025-11-10 15:2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强基工程”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民生的关键举措,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十五五”规划的筹备与展望,基层中医药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强基工程”的积极践行者,以一缕中药香为纽带,将健康中国战略与“十五五”规划理念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书写着基层医疗服务的民生新篇。

“十五五”规划前瞻下的基层中医药发展新机遇

《建议》明确指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强基工程”实施过程中,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通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干预等活动,将预防保健理念贯穿于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医院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养生方案,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有效预防和延缓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真正实现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预防为主的理念。

《建议》是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蓝图,对于基层中医药事业而言,将带来政策支持、资源投入等多方面的利好。可以预见,在“十五五”期间,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将不断壮大,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也将显著提升。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提前谋划,积极落实“十五五”规划要求。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的新方法、新技术。另一方面,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进修培训等,提升医护人员的中医药专业素养,为“十五五”期间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药香进社区:从“医院围墙”到“生活场景”的医疗服务延伸

丰台区打造的党建赋能健康直通车,为“强基工程”构建“家门口的健康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此为契机,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行动,以永定岐黄书院、赤脚医生博物馆为阵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科普讲座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线上,利用直播平台开展中医养生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居民讲解四季养生、饮食调养等方面的知识,并与居民进行互动交流,解答疑问。线下,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教授居民艾灸、穴位按摩等简单易行的传统疗法。过去,居民需要往返医院才能完成的康复训练和中医治疗,如今在社区就能得到专业指导。这种服务模式,精准回应了群众“看病烦、康复难”的痛点,让医疗服务真正走进居民的生活场景。

医养结合圈: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升级

“强基工程”突破了传统医疗模式的局限,构建起“预防-诊疗-康复-养老”全链条服务体系。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病房,设立防跌倒管理专项,通过环境改造、健康宣教等措施,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同时,借助家庭医生团队,将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场景。为高龄老人定制包含代茶饮、食疗药膳的居家保健方案,根据老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当急诊科的绿色通道与社区的慢病管理形成闭环,当中医导引健身法成为老年人晨练的日常,健康管理的理念便真正融入了民生肌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疾病到主动守护健康的转变。

文创焕新彩:从“文化符号”到“生活美学”的传承创新

“中医药+文旅”“中医药+产业”的跨界融合,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宛平城精心打造了全国首个红色中医药主题沉浸式文化消费综合体,将赤脚医生历史、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文旅体验有机融合。

综合体内设有文化展陈区,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赤脚医生的奉献精神;特色诊疗区提供中医针灸、推拿等服务,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中医药的疗效;健康体验区设置中医体质辨识、养生咨询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研学实践区则面向青少年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培养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此外,医院还开发了以宫廷香方、四季茶饮为灵感的文创产品,如中药香囊、香牌、手串等,将养生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让中医药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渗透到百姓生活中。(张春蕾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

华夏大医国学网免责声明

  1. 1、本网发布的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本网及资料提供者所有。所有媒体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时需明显标注来源于中华国医传媒网华夏大医国学网
  2. 2、本网转载的文章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文章内容如涉及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 3、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不能据此自行确诊和进行医疗。
  4. 4、本网转载的文章,在原平台未声明禁止转载的情况下进行转载。只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亦不构成任何建议。图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 office@dygxw.org.cn 联系删除。
—— 最终解释权归 国是大医智库 所有 ——
(责任编辑:华康闻)